栏目标题
政务公开目录
政务公开指南
依申请公开
部门文件
发展规划
统计公报
人事任免
发展规划
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人: 2018-03-05
  
 
目    
1 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概况............................................ - 1 -
1.1 自然概况........................................................ - 1 -
1.1.1地理位置....................................................... - 1 -
1.1.2地形与地貌..................................................... - 2 -
1.1.3气象与水文..................................................... - 2 -
1.1.4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 2 -
1.1.5河流水系....................................................... - 3 -
1.1.6土壤与植被..................................................... - 4 -
1.1.7水资源状况..................................................... - 5 -
1.2 社会经济概况.................................................... - 5 -
1.2.1 行政区划...................................................... - 5 -
1.2.2 社会经济情况.................................................. - 5 -
2 水利发展现状...................................................... - 6 -
2.1 防洪抗旱减灾.................................................... - 6 -
2.1.1 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 6 -
2.1.2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情况.....................................- 6 -
2.1.3 抗旱工程现状.................................................. - 7 -
2.1.4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 7 -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配置........................................ - 8 -
2.2.1 水资源量...................................................... - 8 -
2.2.2 现状供、用水量................................................ - 9 -
2.2.4 现状开发利用分析............................................. - 11 -
2.3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 13 -
2.3.1 农村饮水安全................................................. - 13 -
2.3.2 灌溉工程现状................................................. - 13 -
2.3.3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 13 -
2.3.4 涝区治理工程现状............................................. - 14 -
2.4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 14 -
2.5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 15 -
2.5.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现状..................................... - 15 -
2.5.2 河道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情况..................................... - 15 -
2.6 水库移民扶持................................................... - 16 -
2.7 行业保障设施建设............................................... - 16 -
2.8 涉水事务管理................................................... - 17 -
2.9 水行业管理现状................................................. - 18 -
2.9.1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18 -
2.9.2水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 19 -
2.10 水利改革现状.................................................. - 19 -
3 “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 - 20 -
3.1 总体评估....................................................... - 20 -
3.2 防洪抗旱减灾................................................... - 21 -
3.3 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 22 -
3.3.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22 -
3.3.2 节水灌溉工程................................................. - 22 -
3.3.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 23 -
3.3.4 水库移民扶持................................................. - 23 -
3.4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 23 -
3.5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 24 -
3.5.1 水土保持..................................................... - 24 -
3.5.2 河道生态治理................................................. - 24 -
3.6水产............................................................ - 25 -
3.7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 25 -
3.8 依法治水....................................................... - 25 -
3.9 水利工程管理与改革............................................. - 26 -
3.9.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 26 -
3.9.2 水行业管理................................................... - 27 -
3.9.3 水利改革..................................................... - 28 -
3.10 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 29 -
4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 - 30 -
4.1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0 -
4.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 30 -
4.1.2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 30 -
4.1.3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 - 31 -
4.1.4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水保项目实施仍有制约因素................ - 31 -
4.1.5水库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无法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 32 -
4.1.6依法治水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 32 -
4.1.7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 - 32 -
4.2 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32 -
5 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 34 -
5.1 总体要求....................................................... - 34 -
5.2 指导思想....................................................... - 35 -
5.3 基本原则....................................................... - 36 -
5.4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 37 -
5.5 总体布局及规划目标............................................. - 37 -
5.5.1 规划总体布局................................................. - 37 -
5.5.2 规划目标..................................................... - 38 -
6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 - 42 -
6.1水资源优化配置.................................................. - 42 -
6.2 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 46 -
6.2.1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 46 -
6.2.2继续实施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 - 46 -
6.2.3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 47 -
6.2.4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安全鉴定.............................. - 48 -
6.2.5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 - 48 -
6.3 加快实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 49 -
6.4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 50 -
6.4.1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 - 50 -
6.4.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 50 -
6.4.3加强水库移民扶持.............................................. - 51 -
6.5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 51 -
6.5.1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 51 -
6.5.2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 52 -
6.5.3推进细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 52 -
6.6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业经济水平......................... - 53 -
6.7 加强涉水事务管理............................................... - 53 -
6.8 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 - 54 -
6.9 全面强化依法治水............................................... - 55 -
6.10 进一步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 57 -
6.11 着力提升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 59 -
7 “十三五”项目规划投资........................................... - 60 -
7.1规划总投资...................................................... - 60 -
7.2投资计划表...................................................... - 60 -
7.3投资计划表...................................................... - 61 -
8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 62 -
8.1经济效益分析.................................................... - 62 -
8.2社会效益分析.................................................... - 62 -
8.3 生态效益分析................................................... - 64 -
9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65 -
附件:
    附件一: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大事记
    附件二: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简介
附表:
    附表一: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指标体系情况表
    附表二: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水利项目及投资计划表
    附表三:阜新市本级重点水利项目投资计划表
    附表四:阜蒙县重点水利项目投资计划表
    附表五:彰武重点水利项目投资计划表
附图:
    附图一:阜新市行政区划图
    附图二:阜新市流域水系图
    附图三: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资源工程示意图
    附图四: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市防洪及大江大河治理工程示意图
    附图五: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示意图
    附图六: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示意图
    附图七: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示意图
    附图八: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河道生态建设工程示意图
    附图九: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示意图
前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部署,我们认真总结了全市水利发展“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实际,组织编写了《阜新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有史以来水利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全市水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投资22.4亿,分别是“十一五”的2.66倍和2.57倍,创历史新高。建成了以节水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民生工程,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增强,农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有利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加快,细河、高林台河、九营子河等城区重点河段完成治理任务,城市防洪标准大幅提高,8条中小河道重点河段得到有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1座,防洪抗旱减灾预警避灾能力明显提升。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果,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针对我市水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指示精神,按照市政府和省水利厅对规划编制的有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立足阜新发展实际编规划。将重点围绕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了一大批涉及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的规划大盘子,力争为阜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局党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力地保证了规划编制的进行。编写组坚持开门编规划,搜集了大量基础材料,做了大量调研和研究工作,先后多次听取有关领导、专家和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几易其稿形成规划报告。我们相信《规划》的编制完成,必将为全市水利“十三五”发展提供一个可遵循的总体框架,也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 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的西北部,与省会沈阳市的直线距离147.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21°01′~122°56′,北纬41°41′~42°56′,东与沈阳市的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相连,南与锦州市的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接壤,西与朝阳市的北票市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交界。阜新地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市总面积10355 km2。
阜新市名源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我国最早建设发展的国家能源基地之一。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萎缩,2001年12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十多年转型实践,实现了由试点市向示范市的历史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1.2地形与地貌
阜新市地形受努鲁儿虎山余脉控制,西部石质低山丘陵区面积5685km2,占总面积的54.9%,坡面侵蚀沟发育,坡陡沟深,土地支离,坡度一般为20°~30°,海拔高程300~400m,位于本区八家子乡的乌兰木图山(海拔831.4m)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丘陵漫岗区面积2750 km2,占总面积的26.6%,其中局部盆地面积349 km2,本区地势平缓,地面坡度1/200~1/500,海拔高程100~200m;东部的柳河左侧支流与养息牧河、秀水河水系上游流域,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为风积沙丘坨甸区,面积1920 km2,占总面积的18.5%,地势低平,地面坡度以1/200~1/1000向南倾斜,地面高程自北部的260m向南逐步下降至黑山、新民交界的54.5m。
1.1.3气象与水文
阜新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丰富、干燥多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季严寒少雪,夏季炎热多雨,经常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霜冻等不利天气,自然灾害频繁。
全年平均气温在7.1℃~7.6℃之间;月平均7月最高24.1℃、1月最低-11.7℃;多年平均无霜日151d;本区年内日照分布呈双峰型,峰值为6月和9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68h,生育期4~9月份1558h,5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88h;多年平均蒸发量1789.8mm,多年平均降水量480mm,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8.1%;年平均径流深47.4mm,年降水总量49.70亿m³。
1.1.4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阜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北票~建昌断隆带和天山~阴山东西构造带的赤峰~铁岭断隆带交接复合部位。区内主要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东西向构造体系次之。晚期构造运动,受盆缘断裂继承性活动控制,表现为断裂差异性活动。区域内为第四系表土、冲积层所覆盖,厚度一般为5~20m。
    阜新地下水以河流(谷)地带潜水类型为主,其中: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流域含水层厚度在20~145m,含水层岩性以粗砂砾石为主,单井出水量在1000~5000m3/d之间;绕阳河流域含水层厚度在5~20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粗砂砾石,单位涌水量>2.0L/s·m,渗透系数20~300m/d;细河流域含水层厚度在3~9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沙、粗沙,单井出水量300~1000m3/d;其次是基岩中的裂隙水,一般水位较深,单位涌水量在0.1L/s·m左右,渗透系数小于5.0m/d。
1.1.5河流水系
阜新地区河流属于辽河和大凌河两个流域。其中,辽河流域有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与秀水河4条水系,境内流域面积7252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70%;大凌河流域有细河与牤牛河2条水系,境内流域面积3103 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30%。全区5km以上河流313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中型河流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 km2的主要河流有13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具有河道比降大、多泥沙的特点,冲淤兑岸严重。详见表1-1。
1.1.6土壤与植被
全市土壤共分为八种类型:褐土居多,占51.17%,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风沙草甸土占23.7%,分布于阜蒙县旧庙、福兴地、平安地,彰武县章古台、阿尔乡一带;棕壤土占11.4%,分布于阜蒙县十家子、泡子、老河土、大古本一带;水稻土占1.8%,分布在彰武县冯家、大冷一带;沼泽土占1.3%,主要分布在彰武县的四合城乡境内;盐土、碱土所占比例很少,分布在个别低洼地方。全市土质瘠薄、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耕地中有机质含量多为0.5%~0.81%。
阜新为严重水土流失区,流失类型主要是水蚀与风蚀,其中: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中西部地区,风力侵蚀分布东北部地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727.86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601t/km2·a,沟壑密度1.70km/km2。地面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内蒙植物区系与长白山植物区系交错地区,境内有各种植物近千种,分属110科、456属。
1.1.7水资源状况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第二次评价报告: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4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1亿m3,地下水资源量5.22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1.71亿m3;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6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83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4.43亿m3;人均水资源量439m3,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820m3的1/2略多,全国2200m3的1/5;亩均水资源量149m3,不足全省亩均水资源量547m3的1/3,全国1858m3的1/12。阜新市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三种缺水型式并存,资源性缺水型式突出。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区划
全市下辖两县五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产业园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及辽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氟化工、皮革两个省级产业园区。
1.2.2社会经济情况
根据2013《统计年鉴》数据,全市总户数674186户,总人口1915754人,其中,城镇人口865121人;农村人口1050633人。全市生产总值(GDP)5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75.7亿元,增长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740元。
2 水利发展现状
2.1 防洪抗旱减灾
2.1.1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阜新地区河道防洪工程体系以河道堤防及水库调洪为主,共有各类堤防314.29km,其中达标堤防278.15km,主要包括:柳河堤防12.76km(其中:城防段50年一遇堤防3.83km;农村段20年一遇堤防长度3.93km,北大河10年一遇堤防长度5km);绕阳河10年一遇堤防71.42km;养息牧河10年一遇堤防19.38km;细河堤防长度117.63km(其中城市段堤防43.65km,农村段10年一遇堤防73.98km);牤牛河10年一遇堤防长度9.86km。结合已建成的控制性水库工程,我市库堤结合的防洪骨干框架基本形成。防洪保护人口109.51万人,耕地64.37万亩。
阜新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包括细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九营子河、高林台河。细河防洪是阜新市城市防洪的重点,细河城市段从氟化学总厂至阿金歹公路桥段,全长26.3km,其中:市氟化学总厂至东环路大桥段,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东环路大桥至阿金歹公路桥段,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两岸现有堤防43.65km,其中已达标堤防30.25km,不达标堤防13.4km;九营子河城区段(入细河口至九营子公路桥)长7.6 km,已建成50年一遇堤防长度8km;高林台河城区段(入细河口至哈朋河汇流口)长4.7km已全部治理完成,防洪标准50年一遇。
2.1.2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情况
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部署,自2007年以来,我市加快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步伐,对全市现有50座水库全部进行了安全鉴定,到2015年底,完成了绝大多数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从根本上消除了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使水库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等多方面效益。目前,我市仍有部分水库和5座中型水闸存在安全隐患,急需除险加固。
2.1.3抗旱工程现状
阜新地区十年九旱,旱灾已成为影响我市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应对干旱灾害,我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9.86万亩,对于我市水资源贫乏地区抗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市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工程558余处,受益人口近35万人,有效解决了部份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2015年又连续发生特大干旱,为保障大旱之年人民群众紧急用水,按照省水利厅部署我市实施了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已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项,共完成投资582万元,保障人口1.99万人,年应急供水总量28.74万m3,确保项目区群众抗旱应急用水。
2.1.4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按照国家防总、省防办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需要,为保证我市防洪工程安全运用,遭遇超标准洪水和特大干旱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市建立了较完善的市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系统,制定并适时修订了《阜新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阜新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大中型水库的《水库汛期调度方案》、各类水库的《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阜新市城市抗旱预案》,部署县区编制了有关县区级预案和乡村级预案。健全完善了各类防汛抗旱责任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组织体系,明确了水库、河道、城市防洪、防御山洪泥石流、重要经济目标、重点保护目标和重点工程的行政、技术、抢险责任人。利用已建成市县级防汛抗旱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涉及两县五区和佛寺水库,可以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指挥调度。
全市组建了以驻阜部队、武警支队、地方武装部、民兵预备役及群众组成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大幅提高各级防办的防汛抗旱储备,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抗洪抢险。
为确保防洪抗旱指挥部准确了解汛情、旱情信息,科学合理指挥调度,我市开展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主要监测预警设施包括: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简易雨量站、简易水位站、多要素气象站和预警广播等。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对提高我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配置
2.2.1水资源量
阜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4193万m3,其中:阜蒙县的水资源总量为33065万m3,彰武县的水资源总量为48458万m3,市辖区的水资源总量为2083万m3,清河门区的水资源总量为587万m3。
1、地表水资源
阜新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9101万m3,折合径流深为47.4mm。其中:阜蒙县地表水资源量为29532万m3,彰武县为16772万m3,市辖区(不包括清河门区,下同)为2103万m3,清河门区为694万m3。阜新市地表水地区分布不均匀,东部、西部偏大,中部偏少,南部偏大,北部偏小。
2、地下水资源
阜新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2153万m3。其中:阜蒙县为13426万m3,彰武县为37643万m3,市辖区为834.5万m3,清河门区为248.5万m3。全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呈现平原大于山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大于北部的基本特征。受气候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地区差异较大。
2.2.2现状供、用水量
1、阜新市现状供水量
2014年为阜新市63年来最大干旱年,本年度阜新市总供水量为42848万m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2207万m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30641万m3。各县区供水量详见表2-2。
2014年,阜新市城区供水量为12280.64万m³,其中境外调水6426.88万m³,占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阜新市城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市政水源供水为主,其中境外水源为闹德海水库、白石水库和凌河水源。阜新市城区供水情况详见表2-3。
2、阜新市现状用水量及用水水平
2014年阜新市总用水量为42848万m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8603万m³,占43.4%;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767万m³,占15.8%;工业用水量为8349万m³,占19.5%;城镇公共用水量为1640万m³,占3.8%;居民生活用水量为5405万m³,占12.6%;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084万m³,占4.9%。各县区总用水量详见表2-4:
根据2014年阜新市供水量与用水量现状来看,阜新市的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基本满足要求。
2.2.4现状开发利用分析
根据全市各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按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工程实际供水情况(扣除境外水源和深层地下水的供水量),分析各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阜新地区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41.9%,其中细河超过70%,养息牧河接近50%。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见表2-5。
阜新市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发利用空间较小。针对未来的需水要求,在技术节水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境外调水满足我市对水资源的要求。
1、地表水开发利用分析
阜新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9101万m³,可利用量为18266万m³,实际利用量为11671万m³。具体各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情况如图2-1 所示。阜新地处低山丘陵区,兴建大型地表水利用工程受限,属于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地区,故阜新地区加大地表水利用的可能性不大。
2、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阜新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2153万m³,可利用量为44292万m³,实际利用量为23576万m³。具体各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如图2-2 所示。我市存在地下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均等情况,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与需水量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存在超采甚至严重超采情况。阜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应从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对超采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总量削减,逐步达到采补平衡;对尚有开发空间的地区,因地制宜地、适当地加大开采力度。
2.3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2.3.1农村饮水安全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全市共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284处,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68.8万人,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累计达到97.1万人,集中式供水人口收益比例为81%,自来水普及率7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居民长久以来存在的水量不足、水质不合格、保证率低和方便程度低共4大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3.2灌溉工程现状
阜新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42.6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67.34万亩。灌区数量8个,其中中型灌区1个、小型灌区7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6.95万亩,渠系建筑物数量1833处,配套渠段数量6813处,渠道长度1233km。
2.3.3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我市节水灌溉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79.86万亩,水源工程24246处。阜蒙县72.99万亩,水源工程10935处;彰武县101.99万亩,水源工程12112处;细河区1.85万亩,水源工程429处;海州区0.69万亩,水源工程95处;清河门区0.44万亩,水源工程271处;新邱区1.52万亩,水源工程351处;太平区0.38万亩,水源工程53处。按照作物种类划分,粮食作物面积106.4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73.4万亩;按照灌溉形式划分,渠道防渗8.55万亩,喷灌15.06万亩,管灌26.45万亩,微灌129.8万亩。
2.3.4涝区治理工程现状
我市易涝面积58.7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阜蒙县4个乡镇和彰武县22个乡镇。已达到十年一遇治涝标准的7.3万亩,五年一遇治涝标准的42.46万亩,低于五年一遇治涝标准的9万亩。其中有5个乡镇为机排涝区,其余21个乡镇全部为自排涝区。机排涝区中有泡子涝片、十家子涝片、老河土涝片、大固本涝片、彰武县西六家子涝片,5处涝片共有6座排涝站装机18台套,排水流量24.34m3/s,控制排涝面积5.68万亩。涝区有干、支、农各类排水沟7412条、3354.6km。有大桥47座,中小桥323座,涵748座。
2.4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随着市政府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阜政发[2012]18号),我市全面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严格依法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阜新市用水总量为4.28亿m³,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值减少0.41亿,地下水压采量为1909.28万m³,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值增加156.28万m³;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一系列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4,比“十二五”目标提高了0.062,加大了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 m3,下降率8%,比“十二五”目标提高3.5个百分点;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7%。
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2014年阜新市水功能区水质现达标率为83.3%、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8%。
2.5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2.5.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现状
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60.65km2,其中坡耕地治理241.32km2、造林803.42km2、种草35.19km2、生态修复340.26km2、其它治理40.45km2,修谷坊2648座、塘坝136座、作业路1337.8km,小河道治理34.1km。经过长期治理,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生态建设总体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3727.86km2,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风蚀、水蚀,阜蒙县主要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荒山荒坡面积大、坡耕地面积大,水蚀严重,彰武县受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沙化侵蚀影响,风蚀严重,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有机质含量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5.2河道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情况
按照省政府及省水利厅对生态治河的要求,2008年我市河道生态建设工程开始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河道生态工程面积18万亩,其中:护堤林15万亩,植物护坡3万亩,总投资7641万元,共建设典型示范区23处,重点建设区73处,极大的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间,河道生态建设与河道治理工程紧密结合,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配套完成水面约100万m2,蓄水约120万m3;在中小河道治理中配套完成乔木40余万株,灌木30余万株。同时大力开展了凌河流域河道生态建设。
2.6 水库移民扶持
阜新市共安置水库移民9165人,移民安置区覆盖全市65个乡镇、1个城区,405个行政村。我市的移民工程从2006年开始建设,到2015年全市共完成各类移民扶持工程410项,累计投资13294万元。移民扶持主要用于移民急需的水利设施配套、交通道路、饮水安全以及文化、卫生、教育设施项目。通过9年时间移民扶持项目的实施,全市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收入增加、道路畅通、饮用到洁净的水源、农田能够得到灌溉、电视及通讯信号的基本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的提高、有一个读书读报提升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空间、有健身娱乐的场所,这些使得移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原住地居民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为此,广大水库移民十分拥护国家的移民政策,大力支持移民工程的建设。
2.7 行业保障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了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重点大中型水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汛应急指挥大屏幕系统、防汛抗旱应急传真快速发送系统和防汛专网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提高了水质试验检测和水文预警预报能力。三是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基本构建了全市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防体系,主要设施包括:47处自动雨量站、14处自动水位站、36处简易雨量站、22处简易水位站、9处多要素气象站。四是加强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2处水土流失监测站,其中阜蒙县二道岭监测站为国家级水土流失监测站,重点对水力侵蚀进行观测,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到水利部网站。彰武县阿尔乡监测站为省级水土流失监测站,重点对风力侵蚀进行观测,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到省水保监测网。五是初步完成了全市水利信息骨干网络扩展,基本形成了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保障环境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水利行业保障设施建的建设,为我市及时掌握水情、旱情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对提高我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能力,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8 涉水事务管理
我市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等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了《阜新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关于加强阜新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6件;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健全完善了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制度,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管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将用水定额作为核定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全面落实用水总量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压采和削减地下水开采量,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关停了市政海州水源,削减王府、大巴水源取水量,每年压采和消减地下水开采量912.5万m³。全面实施封闭城区地下水取水工程, 2014年完成城区封井任务,共封闭各类水源井296眼,涉及取水户263家,年可减少取水量467万m³。累计削减地下水开采量3200万m3。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我市努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建立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相结合、节水三同时、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水功能区管理、计量用水和水资源统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用水行为,通过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力度,改革用水模式,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
为实现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对全市18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监测,定期发布水质监测结果。从严核定纳污容量,完善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开展排污口水质监测,制定完成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警能力,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
2.9 水行业管理现状
2.9.1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省政府、省水利厅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与发展能力, 2012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共完成水利服务站管理房和库房建设65处,基层水利服务站总面积14.9万m2。工程总支出3202.6万元,其中省补助2541.1万元,自筹661.7万元。核定水利站人员编制265人,实际划转到县(区)水利局(农经局)283人。同时配套完善了水利技术服务装备,配备水利技术服务车65辆,水准仪、gps等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总投资975万元。
为有效解决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建立了村级水管员队伍,水管员每个村设置一名,共设置水管员602名,每座水库设置2名库管员,共设置库管员100人,每座小型水库省厅每年拨款2万元,用于库管员工资补助和水库日常维修养护。
阜新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各县区均按照省厅要求,实现了水利的管理机制的转变,政府和编办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承诺和乡镇水利工作机构设置并理顺管理体制的文件,完成了机构转变设置,实现了乡镇水利服务站垂直管理和水利局(农经局)与乡镇政府的双重领导的机制,完成了水利站人员的划转,基层水利服务工作更加顺畅。
2.9.2水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为适应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全市水行业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完善了水法规体系及配套制度建设。制定了《阜新市河道管理办法》、《阜新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关于加强阜新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项范性文件,为我市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10 水利改革现状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阜委发[2011]18号),全面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二是机构改革方面,撤销沙棘办等单位4家。阜新市引白工作办公室更名为阜新市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江河流域管理局,与市河道管理处合署办公,提格为正县级单位。三是简政放权方面,我局严格按照要求,重新梳理了行政审批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接收省下放行政审批8项,取消行政审批4项,下放至县区管理事项8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项。四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市政府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阜政发[2012]18号),全面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五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加强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政府出台了《阜新市农村小型灌溉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阜政办发[2014]68号),加强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
3 “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
3.1 总体评估
“十二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治水兴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截止到2014年年末,全市水利投资完成27.9亿元,争取省以上资金19.4亿元,市本级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底,“十二五”水利投资将完成32亿元,可争取省以上投资22.4亿元,是“十一五”完成投资12亿元的和争取省以上投资8.7亿元的2.66倍和2.57倍。
“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共6大类、29项,包括农村水利工程4项,防汛抗旱工程3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项,河道治理工程13项,移民扶持工程3项,水土保持工程8项,预计完成投资32亿元。从项目投放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项目上;从资金来源上看,政府财政投入、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投资多渠道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从投资地区来看,阜彰两县投资增长较快且额度大,五区投资增长较为稳定。
“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受国家方针政策导向、地方经济影响,部分规划内项目未能实施,但对于突发洪涝干旱灾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客观因素影响,适时调增并实施了部分规划外项目,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
经过“十二五”这一阶段的努力,全市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防洪抗旱体系逐步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重要成果,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 防洪抗旱减灾
1、河道治理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治理项目1项,即柳河(彰武县段)防洪治理工程,计划完成投资9000万元;累计完成城市防洪工程12项,重点完成了细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高林台河、九营子河城市段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长22.32km,新修加固堤防44.64km,修建拦河蓄水建筑物16座,累计完成资金3.56亿元;累计完成中小河道治理项目8项,累计治理河长102km,累计完成资金1.31亿元;开展重点河道水毁修复项目4项,预计完成1020万元;完成险工险段治理项目8项,共修建护岸4.2km,完成资金380万元;开展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1项,预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河道治理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消除了主要江河流域及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隐患,同时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2、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期间,完成除险加固的小型病险水库21座(小(1)型6座、小(2)型15座),实施降等报废工程水库14座,共完成投资4455万元。其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3994万元,降等报废完成投资461万元。恢复水库兴利库容937万m3,保护下游耕地17.4万亩。规划5座中型水闸未能实施,转入“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
3、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应急度汛和水毁修复工程25项,提高了防洪能力,保护了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建农村饮水工程558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8处,受益人口37万人。增加了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防汛抗旱能力大幅提高。共完成投资2.1亿元。
4、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开展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防汛抗旱预案的种类更全,可操作性更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大幅增加,防汛抗旱抢险队伍得到落实。建成了市县级防汛抗旱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可以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增强了防汛抗旱应急调度能力。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逐步完善,对提高我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确定了189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重点沿河村落,对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基本情况和位置分布进行了详细调查,划定了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3.3 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3.3.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建农村饮水工程558余处,解决了近35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82亿元,基本上完成了“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部分群众搬迁或者居偏远等原因,尚有6万人规划内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3.3.2节水灌溉工程
“十二五”期间,节水灌溉工程完成面积为194.67万亩(水利部门实施174.37万亩,农发实施20.3万亩),完成投资14.81亿元。按照县区划分阜蒙县98.54万亩、彰武县92.03万亩、市本级4.1万亩;按照作物种类划分,粮食作物129.58万亩、经济作物65.09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大大提高了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尤其在2014年特大干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3.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十二五”期间,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建水源302处,发展面积1.156万亩,总投资2800万元;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新建水源井100眼,潜流4处,方塘4座,泵房2座,面积1万亩。总投资1230万元;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涝区治理面积2.3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101万亩,总投资2500万元;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维修改造项目,共维修改造灌排站25座(其中灌溉站19座,排水站6座),共完成投资1643万元。
3.3.4水库移民扶持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设移民扶持工程271项,预计完成投资13943万元(截止2014年底投资9823万元,2015年全年预计投资4120万元),受益移民9335人。共计修建沥青路、混凝土路、砂石路等各类道路181.5km,桥涵57座,整治河道17.42km,新建及维修渠道18.15km,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4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26处,整治村容村貌6处,文化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项目63项。扶持政策的兑现,直接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移民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移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得到丰富,移民切实享受到了扶持政策带来的实惠,为维护移民区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4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评制度等方面所采取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制定了《阜新市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阜新市封闭城区自备水源井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规范性文件,规范了我市水资源管理,落实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促进了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将“三条红线”管理指标完成以及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成立了阜新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考核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3.5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3.5.1水土保持
“十二五”以来,我市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坚持不懈,开展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共计完成投资11209.28万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4.75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8.1%,预防保护、重点监督、重点治理有机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三大措施优化配置,项目区林草植被率提高3.7个百分点,年增加蓄水量0.44亿m3,年保土量可达130万t。凡是实施过重点治理的地区,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农田道路、水利设施配套完善;造林种草使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3.5.2河道生态治理
“十二五”以来,我市完成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项目10项,共配套完成乔木40余万株,灌木30余万株,建设湿地32处,近500亩;洼地4处;潜坝10座,河道清淤38km,植树35000余株;栽种植被2.8万m2。通过该工程的建设,5条污染严重支流得到有效治理,细河水质明显改善,基本达到Ⅳ类水质要求。累计完成投资4525万元。
3.6水产
“十二五”期间我市渔业经济稳定向好,年水产品产量基本上保持在0.7-0.85万吨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亿元。我市在渔业发展保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养殖结构的调整,加大名优新品种的养殖规模,努力打造精品渔业。“十二五”期间共引进翘嘴红鲌、斑点叉尾鮰、松浦镜鲤等七个新品种,推广养殖面积已达26000亩,投放各种水产鱼苗、受精卵2.2亿个单位。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建设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七家,同时不断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渔政执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渔业执法行动逐渐规范,执法检查形成常态,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3.7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文站网、地下水监测站网、水文实验站建设、水质监测站建设、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建设、水文基础数据库、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等。二是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通过区域水土保持的实时监测,全面了解流域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过程;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建立相对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水利信息网和水利数据中心。信息应用系统重点建设以市级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四是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开展了2015年度水质检测工作,并将农村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实现水质检测全覆盖。
3.8 依法治水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了水政执法机构与队伍建设,市成立专职水政监察支队,两县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二是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制定全市水利系统第六个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性,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三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1-2012年,我局作为全市试点部门之一,清权确权137项,绘制流程图137张,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400余项,组织编制了《阜新市水利局行政权力汇编》。明晰了现有行政职权,保证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确保了水利项目、资金和干部职工安全,提高了涉水服务质量,是软性的一大惠民工程。四是水政执法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00余起,处理投诉举报案件31件,封井352眼。水行政执法的深入开展,有效打击了水事违法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促进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五是全面推进水利政务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水利政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扩充政务公开载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00余条。同时落实了“三公经费”的公开,促进了水利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
3.9 水利工程管理与改革
3.9.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落实了水利工程“四制”管理,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加强对水利工程招投标程序的监管,水利建设项目招标全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评标专家全部在省评标专家库中抽取,完善了水利建设领域诚信体系信息建设,建立了全市水利工程建议信用档案管理制度。14家水利市场主体信息全部在省水利厅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进行了公示。质量监督工作以推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为主线,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了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9.2水行业管理
一是转变水利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水行政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以抗旱和灌溉为主的乡村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水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行政许可行为;推行水利政务公开制度;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以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流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同时做好全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覆盖全面、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水利规划工作体系,为积极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充分利用规划的调控与约束功能,指导水利建设。切实做好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技术经济比较、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2012年开始,全市共建水利服务站管理房和库房60处,各级水利基层管理机构开始健全,水利站、水管员、库管员全部上岗,管护资金落实到位,基层服务体系使得水利工程得到了有效管理,水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工程养护得到了保障,水利工程发挥出了更大效益,农村水利事业得到了科学发展。
四是健全水法规体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水法规体系配套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水行政执法制度,为依法治水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依据和保障。
五是进一步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明确示范区的示范推广项目,确定项目工程的类型、名称、位置、数量及分期实施进度,以及技术依托单位、科技人员、教育培训、推广应用机制等。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引进水利专业研究生1名、公开招聘有二年以上水利实践经验的本科生9名及水产专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各1名;引进急需人才3名。同时不定期的组织开展了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了水利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了水利人才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使人才队伍整体政治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3.9.3水利改革
一是为贯彻落实中央2011年1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阜委发[2011]18号),全面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二是机构改革方面,撤销沙棘办、综经站、水产所、水利信息中心职能,注销单位4家。阜新市引白工作办公室更名为阜新市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江河流域管理局,与市河道管理处合署办公,提格为正县级单位。三是简政放权方面,十二五期间,国家、省和我市相继出台文件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职权,我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重新梳理了行政审批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一律下放,接收省下放行政审批8项,取消行政审批4项,下放至县区管理事项8项,并与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下放行政职权事项交接书》,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项,经过重新梳理后保留行政审批15项,形成新的“行政权力清单”,共保留行政职权51项。四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市政府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阜政发[2012]18号),全面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五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加强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政府出台了《阜新市农村小型灌溉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阜政办发[2014]68号),加强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
3.10 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4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
4.1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需求相比,水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水环境污染等新老问题仍然突出。
4.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抵御旱灾能力明显不足。“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节水灌溉工程194.67万亩,在2014年、2015年特大干旱中,节水灌溉项目区粮食稳产保丰收效果明显,但是部分未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地区在仍然受灾严重,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仍需扩大。二是我市水资源贫乏,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水源工程出水量不足,节水矛盾问题仍然突出。三是涝区治理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泵站维修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但排水沟及田间工程近20年一直未进行系统整治,部分支斗毛渠已淤平,亟需改造治理。
4.1.2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我市防洪减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体防洪工程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标准和功能体系,无法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城市防洪工程不完善(部分河段无堤,部分河段堤防不达标);二是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河段未经治理,现状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河道险工险段没有彻底根治,防洪隐患多;三是部分河流河段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内乱采、建设项目非法占地及随意堆放垃圾等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影响了河道的正常行洪。四是防洪非工程措施建管较为滞后,指挥、调度及预警预报系统还不完善,防汛信息化建设管理较为滞后,缺少专业化管理人员,特别是区和乡镇的管理亟待完善。水文、气象等雨情、水情信息还未实现数据共享。
4.1.3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随着阜新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数量与质量大幅度增加。到2020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量将超过5亿m3 ,而现状供水能力仅为4.28亿m3 。随着阜新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供水水源可靠性程度的要求会更高。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难度加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久失修,很多已经不能发挥效益,需要改造提档升级;企业、农业生产等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影响了水源的水量,新增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亟需解决;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养殖业排泄物、农业深加工等污染源增多,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体受到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水质难以保障。
4.1.4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水保项目实施仍有制约因素
据调查,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3727.86 km2,占总面积的36.1%,位居辽宁省第五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降低影响粮食产量,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市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投入严重不足,按照近五年的年平均治理投资,要想把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一遍至少需要150年。其次,执法力量相对薄弱,降低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效率,缺乏有力的执行保障,难以起到法律震慑作用。另外,部分群众对梯田占地和退耕还林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认识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4.1.5水库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无法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阜新水库移民人口分布在两县五区的65个乡镇,集中安置区少,主要呈零散安置特点,导致水库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总体呈现出项目投资少、建设规模小和标准低的特点,项目综合效益还不能根本改观移民区的基础设施的薄弱状况。
4.1.6依法治水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我市对新法规的出台相配套的水利规章制度相对滞后;二是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执法力量薄弱;三是水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不健全;四是水事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与水事纠纷调处机制不完善;五是水利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及实施仍不完善,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差距。
4.1.7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水利投入的稳定机制仍未形成,现有的投资规模和渠道难以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求,投资缺口仍然较大,绝大部分工程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更是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二是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工作急需加强,重建轻管始终是制约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工程质量优良率低、工期滞后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匮乏,技术人才密度较低,特别是基层水利服务人才的缺失,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等问题都制约着水利发展。
4.2 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设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大格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的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突破辽西北战略和阜新市委、市政府新一轮突破阜新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市正面临转型振兴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服务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给水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十三五”时期的我市的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五年,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政府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优惠政策,牢牢把握辽西北供水工程、沈阜200万亩示范带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体制机制,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解决抗旱、供水、生态等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大力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缓解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制约发展的矛盾,充分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5 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5.1 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5年。在新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总结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精心组织、善于谋划、科学论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总体要求如下:
一、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入研究、统筹谋划,规划重在“补短板”,切实解决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民生水利突出问题,努力在提高水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新突破;同时,适应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四化同步推进”新要求,加快建设重大水资源工程的配套工程和其它重要水利工程,着力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水利的需求,全面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要把深化水利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细化水利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紧紧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沈阳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大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水利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利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研究提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保护,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确保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合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规划编制任务。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落实分工,精心组织领导;二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三要落实投入,在人力物力方面要有充分保障;四要保障工作深度,加快进度,提高规划成果质量。
五、规划目标一是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二是要明确提出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指导性目标,并科学设置一些能检查、易评估、具有约束性作用的量化指标。
5.2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突破辽西北战略、突破阜新战略机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切实转变治水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切实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深化水利改革,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保护,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确保在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阜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5.3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饮水等问题,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坚持水资源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市场准入标准,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是坚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按照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强化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四是坚持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和坡耕地治理,强化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治理,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
五是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把水治理纳入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该管的要管严管好。要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以及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水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积极培育水市场。
六是坚持依法治水科技兴水。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监督执法,强化对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依法保护江河湖库水利工程设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着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力争在水利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
5.4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1、规划范围:阜新市全市,含两县五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产业园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及辽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氟化工、皮革两个省级产业园区。
2、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2014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2030年为展望年。
5.5 总体布局及规划目标
5.5.1规划总体布局
依据阜新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突出各区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市、县城区以解决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重点,着力加快防洪工程、引调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节水工作开展,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的控制和修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乡镇及农村以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和标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重要中小河道重点河段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5.2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阜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为重心,充分结合阜新市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以提高水安全保障为总体目标,充分利用东北振兴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基本建成全市防洪减灾体系,主要城区和重点区域防洪标准明显提高,超标准洪水有出路,建立健全洪水管理、抗旱调度、应急管理等制度;水资源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供水安全保障,逐步实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统一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江河流域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贯彻落实深化水利改革各项任务,理顺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借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为全面保障阜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2、具体目标
1)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一是全面提高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和促进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健康为目标。确定城市、县城防洪标准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抢险队伍专业化建设;补充防汛抗旱设备物资储备,扩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当年GDP的0.5%以下,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当年GDP的0.5%以下。
二是全面建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形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共同支撑的现代化的完整的综合减灾体系,基本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我市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2) 节水目标
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农业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提出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5.78亿m3;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提高用水效率,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减少量大于15m3/万元;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39m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递减率达到8.45%。阜新市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下;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9%以上。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大于90%;城市计划用水率大于98%,产品用水定额管理率大于90%。
3) 城乡供水目标
一是基本完成LXB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的骨干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其他水利工程及供水工程的建设,置换现有地下水供水,实现新增工程供水量约18250万m3;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5%;同时做好全市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统一管理的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质增效。按照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思路,重点新建和改造以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大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并以此为中心,辐射覆盖周边村屯,“十三五”期间,确保完成全市50%以上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主的集中供水工程改造,并力争改造比例达到75%,用以取代原超年限运行、供水保证率不达标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充分挖掘现有城镇水厂供水潜力,采取管网延伸扩大供水区域,改扩建原小型供水工程,并采取联网并网,提高供水保证率;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索“远、贫、散”地区供水工程建设模式,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集中供水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达到95%,逐步从“饮水安全”向“用水安全”、“农村饮水”向“城镇供水”转变,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远景目标,全面助推城镇化;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制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强化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确保水质检测指标与频次双达标。
4)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一是有效灌溉面积到2020年达到272.63万亩。二是灌区改造。到2020年,完成8座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工作,改造中小型灌区面积3.65万亩。三是涝区治理和泵站改造。到2020年,完善涝区治理工程,重点是田间工程改造,提高排涝标准,自排全部达到5年一遇标准,机排全部达到10年一遇标准。四是田间灌排工程设施改造。充分结合灌区改造、泵站改造及涝区治理情况,以发展节水农业为途径,以县级农田建设为依托,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强化农田水利设施,解决好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
5)水库移民扶持规划目标:
通过发放移民直补资金,持续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缩小与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促进移民区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施扶持项目,大力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规划扶持项目时,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以人为本,着眼未来,在允许的条件下,以库区和移民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地区,集中力量、整合资金,以建设标准高、建设规模大和综合效益显著作为规划项目的重点,落实安排规划项目;二是在规划项目的类型上,坚持以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为规划主体,兼顾和平衡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本规划期还重点要加大对移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园项目的规划,以改善移民群众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到规划期末,库区和移民重点安置地区规划指标将实现:人畜饮水指标达到96%,交通设施指标达到93%,医疗卫生、供电、通信、入学等指标达到98%。
6)水土保持规划目标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0.32km2,平均每年治理118.064 Km2,各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治理程度达7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区内基本实现1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消灭宜林荒山、荒坡,做到预防保护区内无人为砍伐植被、破坏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区无放牧等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水土保持依法监督目标。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水保方案审批、监督检查、设施验收、规费征收、案件查处工作“五规范”,水保方案申报与审批率达100%,及时查处违反新《水土保持法》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开展动态监测,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体系,建立2处水土保持监测站。
6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
6.1水资源优化配置
6.1.1需水量预测
2014年,全市总需水量为42847.95万m³,到2020年预测全市总需水量为50205.45万m3。阜新市各水平年总需水情况见表6-1。
2014年,城市(包括阜彰两县县城,下同)需水量为36.9万m3/d,现状供水能力达到48.4万m3/d;到2020年,城市需水量将达到63.2万m3/d,城市缺水量将达到24.75万m3/d,2017年辽西北供水工程将实现供水,增加供水能力31.5万m3/d,彻底解决我市中长期发展的缺水问题。
⑴生活需水量预测
根据2014《统计年鉴》人口数据,预测阜新市城区人口发展指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增长率考虑了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个因素,2010年~2015年人口增长率为14.7‰、2015~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12.0‰。各水平年生活需水量预测成果见表6-2。
⑵ 生产需水量预测
根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阜新市水利综合规划》成果,生产需水量包括第二产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服务业的用水。本次以现状2014年用水情况,预测2020年生产需水量为15825.35万m3。
⑶ 生态需水量
根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成果,预测了各水平年生态环境需水量。
⑷ 农业需水量预测
2014年农业灌溉用水量为18603.20万m3,2014年后农业灌溉用水量不再增加且逐渐减少,2020年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为17242.88万m3,通过实施节水增加灌溉面积。
⑸ 农村人畜需水量预测
2014年全市农村人口105.06万人,大牲畜41.83万头,小牲畜202.70万头,家禽159.70万只。
参照《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经调查分析确定:阜新地区农村人均生活用水定额为50L/人•日,大牲畜用水定额为50L/头•日,小牲畜用水定额猪为30L/头•日、羊为15 L/只•日,家禽用水定额为0.65 L/只•日。按以上标准计算,2014年全市农村人畜总用水量为8734.51万m3,其中:农村人口用水量为1967.45万m3,牲畜用水量为6767.06万m3; 2020年全市农村人畜总用水量为9878.81万m3。其中:农村人口用水量为2435.04万m3,牲畜用水量为7443.77万m3;各水平年预测成果见表6-3。
6.1.2水资源配置方案
到2020年,阜新市现有市政水源将按照要求关停地下水源。在已有水源基础上,积极推进中水及矿排水再利用和辽西北供水工程,并主要依托辽西北供水工程,解决我市水资源缺口。
6.1.2.1 现有供水水源工程
(1)市政水源
阜新市城区2014年现状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能力45万m3/d,年可供水量16425万m3。按照辽宁省关停地下水总体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关停城区自备水源井,辽西北供水工程通水后,关闭凌河水源及市政水源的地下水源等,现有市政水源供水能力降至22万m3/d,年可供水量8030万m3。
阜蒙县城现有供水水源工程年供水量494万m3,关停全部地下水水源井后,阜蒙县城与市区供水管并网,可以实施统一供水。
彰武县城现有供水水源工程年供水量756万m3,将在辽西北供水时关闭城区地下水源井。
(2)中水回用
阜新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m3/d;阜新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m3/d;阜新市清河门区津源污水处理,处理能力1.5万m3/d;阜新市蒙古贞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m3/d;合计处理能力24.5万m3/d。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大唐煤化以及深加工项目,城区道路、绿地浇灌和城市景观用水。
彰武县利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万m³/d。用于工业及城区道路和绿地浇灌等。
根据规划各水平年预测的新水量,分析中水可利用量,2020年城区总需水量23083.76万m3,污水处理厂可收集水量9834万m3,中水回用量5107万m3。其中:市区和阜蒙县县城中水回用量4487万m3,彰武县县城中水回用量620万m3。
(3)矿井排水利用
阜新矿业集团露源水业公司,为矿井水净化处理供水企业,现状年供水量为578万m3,其中:供市区阜新发电厂400万m3,城南热电厂178万m3。
6.1.2.2在建与规划新水源供水量
积极推进阜新矿业集团矿排水再利用项目,建设输水管路12km,修建蓄水池2座,预测到2020年,年供水量为225万m3。
预测到2020年,城市缺水量将达到24.75万m3/d,辽西北供水工程2017年将实现供水,增加供水能力31.5万m3/d,彻底解决我市中长期发展的缺水问题。
6.2 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6.2.1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1)继续完善柳河、绕阳河等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江河流域的治理任务主要包括柳河和绕阳河治理工程,总治理河长293.58km,计划完成投资7.54亿元。其中:柳河治理河长74.2km,新建堤防29.26km,生态工程243.4亩,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柳河上游段治理项目治理河长51.78km,计划完成投资1.3亿元;绕阳河治理项目治理险工10处,计划完成投资5667万元;绕阳河上游段治理项目治理河长95km,新建堤防30km,计划完成投资2.1亿元。
2)加快凌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凌河流域河道治理任务包括细河干流治理工程、重点城镇段支流治理工程。细河干流治理工程为细河南营子防洪工程,治理长度4.5km,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重点城镇段支流治理工程2项,包括汤头河吴家窑段防洪工程,治理长度1.5 km,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伊吗图河红帽子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5km,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
3)继续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规划建设一村一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484处;抗旱应急引水工程38处,规划投资30228万元。
6.2.2继续实施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
1)系统推进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提高防御洪水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江河流域规划治理中小河流7项。包括阜蒙县押京河(塔营子镇段)、啊哈来河(哈达户稍镇~旧庙镇段)、二道河(务欢池镇~大固本镇段)、八宝海河(十家子镇段)和彰武县养息牧河(五家子大桥~彰新边界段)、苇塘河(后疙瘩苏~苇塘河关家桥桥段)、养息牧河(章古台镇至二道河子乡段)。计划完成投资1.97亿元。
凌河流域规划中小河流7项,包括细河(巨力克桥~源头段)、汤头河(蜘蛛山镇蜘蛛山村~佛寺镇荣花村段)、细河(杨家荒大桥~赵大板桥段)、伊吗图河(入细河汇流口~佛寺镇团山子村公路桥)、汤头河(七家子镇清河村~旧贝村段)、伊吗图河(红帽子镇道力板村~八家子镇果树村段)、汤头河(紫都台镇紫都台村~保合堂村段),累计治理河长76.5km,计划完成投资1.81亿元。
2)继续加快山洪灾害易发区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
计划开展山洪沟治理工程2项,包括:佛寺河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河长5.6km,计划完成投资1010万元。苇塘河流域山洪沟治理项目,治理苇塘河支流山洪沟7条,治理险段长度4.8km,计划完成投资1000万元。
6.2.3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阜新城市防洪工程任务包括细河干流城市段防洪达标工程、细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和城市段支流河道治理工程。
细河干流城市段达标工程为细河无堤段及堤防不达标河段,治理长度20km,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包括细河阿金歹桥至长营子桥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6km;细河新邱区无堤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6km;细河南营子无堤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6.8km;细河玻璃园区漫水桥至韩家店河入细河汇流口段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0km。
细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为细河干流户部营子段(长哈达河汇流口至高林台河汇流口区间)治理工程,治理长度4km,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
城市段支流河道治理工程5项,包括四官营子河入九营子河(含碱巴拉荒河汇流口)段治理工程;三家子河防洪及改道工程;太平区福山社区段防洪工程;塔子沟河综合治理工程;沙海河防洪工程,总治理河长7.52km,计划完成投资5900万元。
6.2.4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安全鉴定
“十三五”期间,我市继续实施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新建小型水库工程。即“大中小”工程,包括: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估算总投资1.13亿元;彰武县三家子、八尺沟、沙力土、凤凰城、旧屯等5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估算总投资3148万元;阜蒙县三家子、巴扎兰、二郎庙和彰武县七家子、兴隆沟、北沟及新邱区七家子等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和新建三官水库、六股道水库等4座小型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4900万元。
6.2.5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建立完善市、县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加强防办能力建设。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类水库、各级河道、城市防洪、防御山洪泥石流、重要经济目标、重要保护目标和重点工程等的行政、技术、抢险责任人,水库还要落实看守责任人及库管员。
二是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大中型水库调度规程,提高减灾能力。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落实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加强培训演练,积累经验,提高实战能力。
三是加强防汛抗旱大型物资储备库建设,强化储备管理,补充完善各类防汛抗旱物资,规划投资5000万元。
四是完善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系统完善与运维管理,实施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形成较完善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规划投资9000万元。
五是建立健全抗旱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组建市、县、乡、村4级抗旱应急队伍,建立各级抗旱应急储备库,配置抗旱物资,规划投资1.5亿元。
6.3 加快实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1)辽西北供水工程
辽西北供水工程计划向阜新地区年供水2亿m3,近期供水1.15亿m3。辽西北供水一期、二期工程由省里统一组织建设,我市负责地方配套工程2项,分别是LXB供水阜新市配套供水工程和LXB供水彰武县配套供水工程。
LXB供水阜新市配套供水工程新建净水厂2座,供水规模均为20万m3/d,净水厂后配水管线总长度43.22km(双排管路),工程总投资11.19亿元。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期为2016—2017年,2座净水厂供水规模均达到10万m3/d,铺设单排配水管路,投资6.42亿元;二期工程建设期为2030年,投资4.77亿元。
LXB供水彰武县配套供水工程新建净水厂1座,供水规模为10万m3/d,净水厂后配水管线总长度30.3km(双排管路),工程总投资2.47亿元。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期为2016—2017年,净水厂供水规模达到5万m3/d,铺设单排配水管路,投资1.63亿元;二期工程建设期为2030年,投资0.84亿元。
2)非常规水源工程
积极推进阜新矿业集团矿排水再利用项目,输水管路12km,修建蓄水方塘2座,泵房5座,配套水泵7台套,1000千伏安变压器7台,取水监测设备7台套,总投资0.47亿元。
6.4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6.4.1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工作本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总体思路一是对原有饮水工程进行改造,重点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能够改造合并的工程进行联网。建立以较大规模的农村供水工程,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模式。二是针对气候污染,企业、农业生产等原因造成新的缺水及地下水污染修建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新增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三是与卫生,水文等部门联合建设水质检测中心三个,利用卫生、水文等部门的原有检测人员,水利部门提供场所、设备等建设投资及部分运行费用。
“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大型供水工程4处,受益人口23万人,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7处,受益人口20.3万人。总投资10.25亿元。
6.4.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涝区治理
全市共有易涝农田58万亩,“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泵站维修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针对排水沟及田间工程近20年一直未进行系统的整治,部分支斗毛渠已淤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规划在彰武县新建2座排涝站,并对全市涝区的排水沟进行清淤及田间桥涵闸等建筑物的改造。计划新建排水泵站2座,对排水沟清淤,修建田间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保证全市58万亩易涝农田及时排水。
2、节水灌溉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新建提水站5座,截潜10处,方塘50座,打井2700眼,计划投资4.5亿元。
3、灌区改造
按照省厅大中型灌区改造的总体规划,我市彰武县清沟灌区列入全省总规划中,计划“十三五”期间对彰武县水田进行改造3.65万亩,总投资3285万元。
4、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按照国家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十三五”期间,国家及省政府将加大对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2亿元,对灌溉、排水、饮水、河道、小水库及水保等工程进行维修养护。
6.4.3加强水库移民扶持
“十三五”期间,全市移民规划总投资2.54亿元,其中发放直补资金0.28亿元,直补移民9165人。规划实施各类扶持项目315个,规划完成饮水安全项目9处,河道综合整治53.7km,新建及改造灌溉渠道10.6km,农田水利配套项目13处,移民道路341.5km,桥涵137座,环境整治20处,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19处,以及劳动技能培训和避险解困等项目,规划投资2.26亿元,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全市两县五区的40个乡镇,项目安排充分考虑移民安置区的发展和需要,以饮水安全、道路桥梁、河道整治、村容村貌整治、文化等社会事业为重点,加快改善移民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促进移民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总受益人口206387人,受益移民7425人。
6.5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6.5.1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按照“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总体目标要求,加快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建设佛寺水库、碱锅水库、友邻和八宝海水库上游涵养林4处,营造涵养林18万亩。建设饮用水源地监测站4处。
6.5.2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对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按照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采取不同防治模式,建设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0.32 km2,规划投资2.57亿元。
2、实施预防保护战略,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严格保护自然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等行为。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
3、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以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加大投入力度,购置先进设备,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水土保持现代化。
6.5.3推进细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细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细河东骆驼山源头区生态示范工程、伊吗图河佛寺段生态工程和伊马图河4、5号湿地工程。细河东骆驼山源头区生态示范工程包括封山禁牧、建设漫水桥、铺设浏览路2.0km、栽种树木及景观植物29.5万株、清淤清障5000m3,计划投资 700万元;伊吗图河佛寺段生态工程包括建设湿地3处、修建潜坝3座、栽植树木1.5万株,计划投资 400万元;伊马图河4、5号人工湿地工程、面积2200亩,计划投资16940万元。
6.6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业经济水平
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水产苗种工程建设,改造建设阜、彰县水产苗种繁育场,计划投资800万元。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在阜蒙县、彰武县渔业区建设精品渔业养殖区域,引进推广新品种,计划投资80万元。继续实施人工增殖放流,计划放流品种8个,放流总量8亿个单位,总投资960万元。恢复柳河水系(大、小清沟水库)雅罗鱼和甲鱼的种群群体并达到一定储量规模,投资200万元。加快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建设,建设观赏鱼养殖设施1.5万m2,在城郊周边养殖水域建城郊休闲渔业区,在大清沟、巨龙湖等水库建设生态休闲渔业区,计划投资2000万元。加强渔政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大力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实现县、乡级监管部门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覆盖。
6.7 加强涉水事务管理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和调节作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的自备井,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
2)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
健全河湖水域规划约束机制,健全河湖水域管理体制,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
3)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
一是进一步落实水库和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二是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三是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管理。
4)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现项目立项、招标投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市场主体业绩的系统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强化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现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公开,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和管理,实现公开监督和阳光执法,不断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和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6.8 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
依据水利部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和辽宁省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实现行业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一是进一步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对凡是没有法律依据或虽有法律依据但是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下放或委托,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项目要有规范的办事程序。做到审批程序严、审批环节少、审批效率高,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作规范、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体制。
二是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采取业主招标、承包租赁、投资补助、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高耗水行业实行高水价,鼓励中水回用,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四是继续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统筹配置水资源,形成水务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五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强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水利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健全基层水利管理体系,提高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站所的建设与管理,完善考核机制。
6.9 全面强化依法治水
1、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
推进水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行政执法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我市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地方水利规章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的监督考核,规范执法行为。适时出台与新修订涉水法律、法规配套的适合本市市情的办法,保障执法有法可依、高效便捷。
2、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制定水政执法人员人才引进、培养等管理制度,提高水政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省厅关于市级水政监察支队15人编制、县级设立专职水政执法大队的规定,充实执法人员,培养一批理论强、业务精的水行政执法人员,逐步把全市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建成机构健全、人员敬业、业务熟练、运行有力的专职执法队伍。充分利用水利体系建设成果,发挥江河公安局、水利站、水管员、库管员作用,构建水政执法网络体系。
3、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供信息化执法能力。
提高执法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创新执法途径,增强执法透明度。完善水政执法装备,保证执法车辆,落实执法专项经费;推进由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从重行政处罚向宣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从重水事违法行为的事后查处向预防为主、防查并重转变;联合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利工程设施保护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活动,探索开展水利工程保护,巡查、执法工作,加强远程监控、电子监察等设施建设,利用电子网络、GPS、北斗系统等高科技平台,构建全方位执法监察环境,保障水利工程安全。
4、加强水利软环境建设,提升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施意见中关于简政放权的有关规定及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对凡是没有法律依据或虽有法律依据但是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下放或委托,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项目要有规范的办事程序。做到审批程序严、审批环节少、审批效率高,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作规范、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体制。
5、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
制定水事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与水事纠纷调处机制的规章制度,努力实现水事纠纷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理并重的转变,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加强水利政务公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加强网上办事公开力度,增强水行政机关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使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覆盖,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施政方式,向全社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涉水服务。
6.10 进一步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1)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科学推进水文、水资源监控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和实验检测能力。
2)加强水利科技创新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多渠道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统筹协调各类技术资源,努力实现技术信息共享。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强水利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一批高效、节水的水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全面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加强水利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培养广大群众科学用水的观念,营造利于水利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3)加强水利规划和基础工作
推进本地区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围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前期论证工作,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方案,做好前期项目储备;加强水安全战略问题研究,在节约用水、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水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水利重大问题研究。
4)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水利人才开发工程,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均每年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引进水利专业研究生、有实践经验的水利专业本科生2-3名充实到水利队伍,增加水利队伍的新鲜血液。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探讨专业技术人员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做到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对于在实际工作中确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业绩优异和贡献显著的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聘任方面经与相应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采用“绿色通道”单列岗位聘任,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以用为本,因才适用,用当其时,把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打破条条框框,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不拘一格用人才,把每一个优秀人才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市编办、人社局沟通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调动工作。让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6.11 着力提升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建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基本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扩展全市水利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范围,实现市、县(区)级水利部门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市级水利数据中心,实现水利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依托国家水利卫星通信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水利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形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完善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实行水利行政审批网上办公,为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提供便利。推进市、县(区)级水利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强化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落实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体系,完成重要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实现数字化细河。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细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地形图数字化工程。流域内重点河段、19个排污口全部安装视频及水质监控设施,主要河段、区域设立标识牌,建设中央控制室,与省“数字凌河”工程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旱情监测系统,实现防汛抗旱信息化管理。
7 “十三五”项目规划投资
7.1规划总投资
按照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规划任务,本次规划共9大类别69项,主要包括:农村水利工程4项、水资源配置管理与配置工程4项、防汛抗旱工程工程4项、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8项,河道治理工程13项、水库移民工程3项、水土保持工程6项、凌河流域治理工程20项、渔业基础工程5项等。按照规划工程类别进行投资估算,已有前期工作的项目,以前期工作为依据,尚未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根据同类项目投资进行类比分析估算投资。
“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完成投资57.71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资金31.86亿元,省级资金15.41亿元,市县自筹资金7.22亿元,贷款3.22亿元。
7.2投资计划表
8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8.1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十三五”期间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与建成,将改善阜新市整体水利格局。河道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发挥其防洪效益,提升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保障河流沿岸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间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节水灌溉的发展,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增加收入,抗旱井、抗旱设施可以使农民在干旱年也能有收成,有收入。通过涝区治理,灌区改造,增产增收,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通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通过坡地治理和经济林栽植,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向着绿色低碳模式发展。
水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与优化配置、水源工程建设等,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必要且可靠的水资源保障,这将成为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吸引投资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
8.2社会效益分析
“十三五”水利规划实施后,可以使全市水利综合实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水利综合实力的提高,可以提振各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软环境的发展。水环境的改善,将带动全市整体的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水灌溉,可以使有限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施河道堤防的治理可大大地提高各河的行洪能力,保护河道两岸的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将大大的提高抗御洪灾的能力。
通过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立起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合理配置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使大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能力增强,减少下游防洪压力和水害造成的间、直接损失。同时还可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少对江河、水库水质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工农业发展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使移民村的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等公益项目得到很大改观,为促进广大移民安居乐业,建设新农村创造有利条件;多种经营项目的发展,促进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必将带动广大移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贫困户,促进共同致富;移民科技扶持力度的加强,有效地提高库区移民的科技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库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升,精神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安全的饮用水才能使人民身体健康,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规划实施后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保证率不足其中水质不达标包括氟超标、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等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达到村村有保命井,家家可以吃上安全的水,减少因水质不良而诱发疾病,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保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使我市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的实施,宣传力度的加大,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水土保持的意义,人们的法制观念得到有效提高。执法队伍的建设与完善,监督管护力度的加大,将使水土保持规划更加顺利的实施。
8.3 生态效益分析
随着十三五水利规划工程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全市水生态环境将大有改观,生态环境更美,经济、环境和谐发展。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立体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同步发展,促进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农业及绿色食品业规模。
生态治河,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标准,护堤护岸林的建设和封禁使绿化面积的增加、水域面积的增大,湿地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形成,使河道得到水质净化,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利用开敞式的水体空间,改善小气候,使居民充分体验到“亲水”这一自然的过程。
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了人畜饮用水水质质量,使人畜饮用水免遭污染,改善水质。水资源规划和节水灌溉有效规范地下水利用,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合理。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使移民安置地变成一个经济发展快,文明富裕、环境优美的新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后,可以大大改善土壤中的水环境和理化性质,以及区域小气候,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可使植被盖度迅速增加,加快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9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进一步加重,事关民生水利工程的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更高,改革难度更大。为保证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全面完成规划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措施加以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为保证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对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局战略高度上来,切实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切实体现出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我市“十三五”规划的总体任务和要求,抓紧落实目标责任,将各项目标细化到具体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严格落实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保障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落实规划各项任务。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水利投资需求
为全面完成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做保证。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水利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并逐步削减地方配套比例;二是加大地方各级政府对自建水利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重点水利工程投资需求和前期工作经费,认真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三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研究扩大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四是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政策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形成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积极吸纳各方面投资,努力保证工程建设需要。五是建立并完善水利工程达标消号制度,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效益,坚决杜绝重复投资。
三、加大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要严格执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包括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在前期工作管理中,要逐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当资质和较高信誉的勘测设计单位,逐步把前期工作推向市场化管理。要从设计资质、方案比选、项目审查等各个环节加强水利前期工作质量管理,努力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
四、强化建设管理
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市场领域秩序,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把工程建设关口;健全和完善投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鼓励公众和媒体进行社会监督;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审计、稽察和专项检查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加强工程使用和管护,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五、加强规划实施跟踪评估
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和有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做好本规划与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充分体现出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要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完善规划实施和跟踪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实施。
 
                                                  “十三五”规划编写组
>>返回列表